斷樁、樁身夾泥
施工過程中有幾根樁出現了斷樁和樁身夾泥現象。 斷樁表現為水平裂縫,裂縫略有傾斜并貫通全截面,斷樁一般位于軟硬土層交接處,分析其原因:
(1)樁的間距小,剛灌注的成樁混凝土強度低,在鄰樁沉 管過程中,由于振動對于兩層土的波速不一樣,產生剪切力把 新灌筑的樁剪斷;
(2)混凝土粗骨料粒徑過大,灌注混凝土時在管內發生“架 橋”現象,形成斷樁;
(3)采用反插施工工藝時,反持深度太大,反插時活瓣向 外張開,把孔壁圍垢泥擠進樁身,造成樁身夾泥;
(4)在飽和的淤泥質土中施工,拔管速度過快,而混凝土 坍落度太小,混凝土未流出管外土即涌入樁身,造成斷樁或樁身夾泥。
斷樁的波形圖
預防樁身縮徑、斷樁、樁身夾泥的措施
(1)保持正常的拔管速度,嚴格控制拔管速度是樁身質 量以至工程樁質量得到保證的關 鍵。
(2)采用跳打法加大樁的施工間距,以減少鄰近樁施工的 相互影響。
(3)拔管時,管內混凝土應隨時保持2m左右高度,也應高 于地下水位1~1.5m,或不低于地面。
(4)混凝土要采用合適的坍落度:8~10cm(配 筋 時),6~ 8cm(素混凝土)。
(5)密錘慢拔,即邊拔管邊密錘施打,在灌注入混凝土后, 應先振動5~10s,再開始拔管,邊振動邊拔 管,每拔0.5~1m,停 拔振動5~10s,如此反復直到樁管全部拔出,拔管速度不宜大 于0.8~1m/min,以增加套管內混凝土的自重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