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前小導管注漿就是在工作面周邊按一定角度將小導管打入圍巖中, 借助注漿泵的壓力, 使漿液通過小導管滲透, 擴散到地層孔隙或裂隙中, 以改善圍巖的物理力學性能, 這樣既可止水又可在工作面周圍形成一個承載殼- 地層自承拱, 同時管體又可起到超前錨桿的作用, 從而達到延長圍巖的自穩時間, 提高開挖面圍巖自穩能力, 限制圍巖松弛變形。一般適用于全- 強風化的各種 軟弱圍巖條件下的地層加固和富水地段圍巖止水。
隧道圍巖由堅硬的碳酸鹽巖、較堅硬的碎屑巖和較 軟弱的泥質巖組成, 各類巖石受到不同程度的構造破壞, 又經地下水的溶蝕改造, 形成裂隙、溶槽、溶蝕、 溶洞等不良地質現象, 對圍巖穩定有不同程度的影響。 受斷裂構造和卸荷作用影響, 在斷層附近、隧道進出口 段巖溶更加發育。地質勘探表明其圍巖破碎、軟弱含巖溶水、裂隙的長度為 1430m。這類圍巖穩定性差, 加之 地表水、地下水的作用, 給施工帶來了困難。為了增加 圍巖穩定性和阻止地表水、地下水對施工的影響, 結合 有關規范[1,2]決定采用采用超前小導管支護對該類圍巖進行處理。
注意事項:
( 1) 注漿前應對開挖面層及附近 5m 范圍內的坑道 噴射厚度為 5~10cm 的噴射混凝土或模筑混凝土封閉作 為止漿層。待止漿層有一定強度時方可注漿, 防止漿液 從各巖層裂隙中反滲;
( 2) 安裝注漿管時, 應在注漿與空口巖面相交處用 膠泥 ( 水玻璃與水泥) 和麻絲纏繞, 使注漿管與鉆孔孔 壁充分擠壓塞緊, 防止漏漿和固定注漿管, 膠泥未凝固 到一定強度不得注漿;
( 3) 做好各種試驗配合比, 現場嚴格控制各種材料 用量, 精確配制混合料;
( 4) 漿液應先經過過濾網過濾, 避免雜物進入注漿 泵或進入小導管發生堵塞現象;
( 5) 注漿時應先注無滲水孔后注有滲水孔;
( 6) 嚴格控制注漿壓力。注漿壓力逐漸增大。當注 入率大, 無法達到設計壓力時, 則通過加大漿液濃度。 要注意巖體不破壞、不跑漿。當注漿壓力達到設計終壓 或注漿量設計值 80%以上時單孔注漿結束。當所有注漿 孔均滿足單孔結束條件、無漏注情況時, 全段注漿結束;
( 7) 通過理論計算與現場試驗相結合的辦法, 嚴格 控制注漿量。配制的漿液應在規定的時間內用完。
夾活巖隧道富水軟弱圍巖地段圍巖穩定性差, 通過超前小導管注漿技術改變圍巖物理力學性質, 再配合鋼 拱架形成聯合支護體系, 提高了圍巖的穩定性和防止了 水的滲漏, 保證了施工安全和質量, 并加快了施工進度,。實踐證明在富水軟弱圍巖地段采用超前小導管注漿預加固支護技術是隧道開挖的一項有效措施。